『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前陣子有位媽媽跟我聊到,女兒每次比賽前就問:「我等下比好了有什麼?」她覺得這樣會養壞女兒的胃口 ,我給媽媽的建議是:「確實不適合一直用獎勵來鼓勵她,因為奬勵是外在動機,唯有引發內在動機,效果才是最好的!」

但我還沒有仔細告訴她,為什麼不適合一直用獎勵來鼓勵孩子,原因是:容易產生『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所謂『過度辯證』指的是個體對行為原因作解釋時,傾向於過份重視外在因素而忽視內在因素的歸因心理。

舉例來說,有學生本來就喜歡跑步,這時又針對該行為予以奬賞,容易導致學生將跑步歸因於有奬賞,如此就會減低其內在動機,也就是產生了所謂的『過度辯證效應』,亦可稱為『過度辯護理論』。

其實奬勵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常用,而且是有效的一種鼓勵方式,只是隨著年紀增長,以及孩童對該項活動的喜好度,家長和老師必須將物質上的獎勵,逐漸轉為精神獎勵,因為孩子本身願意去從事某項學習或活動時,他/她已經可以獲得「內在報酬」(學習的成就感、參與活動的喜悅)了,如果這時父母或老師繼續用物質獎勵去鼓勵孩子學習或參與活動,則孩子的內在動機反而會下降。

女兒還小時,我也常常透過小禮物來獎勵她們。記得小女兒 Belinda 有一回要參加全國圍棋公開賽時,阿嬤為了鼓勵她贏得冠軍🏆,提出重賞,只要奪冠,就馬上買一隻兔子🐰讓她養,結果那場比賽超級精彩,現場的裁判和圍棋老師們,都看到 Belinda 下棋下到從坐姿,逐漸快轉成站姿(太投入了😆),最後以半目之差,只贏得第二名的奬盃。

那時的 Belinda 是幼兒園大班生,現在的 Belinda 已經是小六生了,她在前幾天的中秋連假中,剛獲得全國跳水比賽第二名的佳績,但在比賽前,一直到現在比賽後,她都沒開口跟我們要獎賞,相信享受比賽的過程和獲得的成就感,就是她給自己最大的內在酬賞!

(觀看 Belinda 當天的跳水比賽https://www.facebook.com/melinda.wu.92/posts/pfbid0NUg5KX4aKx1wvEWj2WntxX5MWUysHUv62je7sp5ALLw9mqF47FgcFWVbYhMcWL9Cl

國家教育研究院–過度辯護理論

親子天下–比處罰與獎勵更有效的教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