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機制—合理化作用

距離妹妹離開舞團、不跳舞已經滿一年了,今天巧遇一位以前常常一起等女兒跳舞下課的媽媽,因為許久未見,聊了一下,她才知道妹妹已經沒在學跳舞了!

經過一年的沉澱(https://www.facebook.com/melinda.wu.92/posts/3423374071103266),媽咪我心酸的感覺有變淡,但並沒有消失,妹妹在我們面前,還是很堅毅地表示不想再回去跳舞(因為怕她錯過了自己的最愛,所以媽咪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再詢問她看看),就媽咪我的觀察,愛跳舞的妹妹,每天晚上都還是會做一些舞蹈動作,連拼拼圖的時候,也是邊拼邊劈腿、邊拼邊舉腳,但是問她再回去跳舞好不好,她就是說不要,而且還說一些她覺得自己不適合跳舞的理由,發現妹妹已經啟動了【防衛機制】,她透過『合理化作用』,試圖降低自己的焦慮和衝突感,但是感覺不跳舞之後,她對人生的熱情減低許多,常常對我們說:「考這麼多試做什麼?長大還不是都會忘光…」,跟以前對比,感覺之前忙著跳舞的她,似乎更能專注在課業上呢!

【防衛機制】(或防衛方式,防衛作用,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指個人不能以正常的或合理的行為應付挫折情境時,為防止或減低焦慮或愧疚帶來的精神壓力所採用的一些習慣性適應行為。防衛機制一詞,出自「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論」。防衛機制有很多種方式,像是昇華作用、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補償作用、退化作用…等。

『合理化作用』(或文飾作用)(rationalization)意謂以一種自圓其說的理由代替真的理由,藉以維護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也就是賦予我們的行為一個合乎邏輯,合乎理性,符合社會要求或至少可被接受的動機,以掩飾原本的衝動或有助於緩和所受的打擊,即以「好理由」取代「真理由」,如:酸葡萄、甜檸檬的自我解嘲方式,通常在實際運用時會以個人好惡、歸罪他人或情境、事實需要無可避免、援例的方式找藉口。

以上資料,參考自張春興的「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出版)和「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